www.henan-highway.cn 时间:2024-10-25
作者: 安阳西北绕城高速 韩浩宇
我的家乡,是因红旗渠而闻名的河南林州,山峦叠翠,清渠如雪。最美中国人文生态旅游城市、全国文化模范市……她有着太多的荣誉和身份,也以秀美宜人的景色和淳朴好客的民风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来。然而,对于我而言,留给我最深印象的,却是家乡林州的路。
印象中,第一次回到家乡,是在小学的时候,大巴车在窄窄的地方道路上摇摇晃晃,我听着车内播放的李连杰的老电影,倒在座位上昏昏欲睡。睡眼惺忪地牵着父亲的手随人群走出车站,拥挤的双向两车道上,所有车辆小心翼翼地排着队缓缓向前行驶。站在单个伫立的老式公交站牌下,一趟公交需要等上半个小时或是更久。小孩子的世界里,等待就意味着无聊和煎熬,上午正是人群车流拥挤的时间段,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份,能做的只有数着路上的车来人往,好容易才等到公交车,一路颠簸着驶离了县城。那趟公交的终点站是一个多叉的上坡路口,我和父亲就要下车的时候,正有一辆蓝色的拖拉机轰隆隆地从坡上下来,与公交错车时还有些艰难。公交车站离老家所在的村尚有一段距离,对于年幼的我而言着实也是一项挑战,在父亲“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,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”的召唤和激励下,才算是强撑着爬坡到村口。父亲说:“这就是咱的老家,红旗渠第一支渠流过的地方,再往前是天平山,你脚下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根。”那时,还没有学到落叶归根一词的我,听得云里雾里。进村后盘盘绕绕让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小路,更让我迷得晕头转向,以至于在很久一段时间里,我都很难去讲清楚老家所在的位置究竟是哪里。
往后的几年,因为求学和工作的原因,我一直未能再回到家乡,对家乡的印象也仅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中。直到2021年的中秋节,没有值班安排的我终于有机会和父母再一次回到了家乡。与先前不同的是,这一次是由我自驾返回。沿着平顺洁净的南林高速一路向西行驶,山林之境抢入眼帘。中秋怕是林州最美的时节了,两侧山上沉甸甸的小灯笼一样的柿子坠在枝头,一簇簇红彤彤的山楂,让人远远望去便齿间生津。板栗树也是正为葱郁的时候,宽大的叶子间藏着甘甜的果实。从高速转到地方道路时,眼前双向八车道的林州大道瞬间让我豁然开朗。跟着导航才发现,宽敞的林州大道就能直达我的老家,晴朗无云的天气,洁净畅通的道路,整齐且有特色的新建村房,连风声都更悦耳起来。
与老家的亲朋短暂小聚后,趁着难得的假期,我们决定去周边的景点游玩一番,天平山、中华古板栗园、黄华山……驶往大峡谷的路上,一路“绿不断线、景不断链”的风光,让久居城市的我们心里倍感舒畅。行在路上,一块交通标识牌引起了我的注意,紧接着一阵温暖的感觉在心中流淌开来——“林石公路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”。当家乡与事业相遇,好像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,让人先是激动、兴奋,再是温暖和自豪。进入交通行业的几年,在新闻报道和文件里,我看着家乡的林石公路一步一步改造提升,更见证了这样一条承载着家乡人民发展心愿的,在山、水、景、渠相互交融中的道路,喜获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的荣誉称号。当自己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,我的心里突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事业选择,眼前真真切切的家乡变化给了我的最大的底气、勇气、骨气和锐气。
旧时的林州,交通闭塞、经济受阻,就连吃水生存也是老大难。山壁上窄窄的羊肠小道和土石矮房,曾经的林州是土黄色的。然而林州人民是伟大的,从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分区之时,在党的领导下,林州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了抗战解放的胜利;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的领导下,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一锤一凿修建了在国际上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的红旗渠;改革开放以来,林州更是在党的发展和规划中,实现了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的全方位发展,而发展的前提,便是我家乡的这一条条道路,南林高速、林长高速、林桐高速、瓦日铁路、林石公路,崎岖山路变坦途,条条道路通兴旺,家乡人民致富奔小康。
回到家中,父亲摩挲着他珍藏的党徽,沉思良久,珍重地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来时路的名字,是拼搏和坚韧;眼前路的名字,是传承和发展;未来路的名字,是奋斗和理想。”一笔一划写下的,是一名二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的旧忆和自勉。而今,身为交通行业的青年力量,即将接过父辈手中答卷的笔、挑起承责的担,唯有脚下路要实、心中路要明、眼前路要远,常修常炼信念坚,踔厉奋发勇向前,才能在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历史使命下,端端正正、落笔有力,交出让人民真正满意的答卷。